| 中国(苏联) | 美国,韩国等联合国军 | 朝鲜 |
领袖 | 毛泽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 | 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李承晚(이승만)大韩民国总统 | 金日成(김일성)总司令 |
主将 | 彭德怀 元帅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陆军五星上将 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陆军四星上将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陆军四星上将 马克·韦恩·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陆军四星上将 | 崔庸健(최용건)副司令,次帅 |
副将 | 邓华 上将 | 沃尔顿·哈里斯·沃克(Walton Harris Walker)陆军四星上将(车祸死亡后追认) 丁一权(정일권)陆军中将 白善烨(백선엽)上将 | 南日 大将 |
起因 |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的国家防务计划中没把朝鲜半岛作为美国势力防御范围,更是为了拉拢中国在1月5日的声明中宣称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对台湾没有任何野心。斯大林在德国柏林封锁没起到效果,被盟国的空投化解,在欧洲没打开局面,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东亚。一直活跃在抗日前线的东北抗日联军支队长,后撤退到苏联任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大尉的金日成已经在以二战后划分的38线以北站稳脚跟,不停和南方李承晚发生摩擦。急切地希望统一朝鲜半岛的他,终于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斯大林在美国软化台湾地位拉拢中国后,只能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修订时忍痛同意旅顺和大连的远东战略要点归还给中国。他警觉地感到亚洲的毛泽东太要强,不听话,不可靠,需要另外一个代理人。)后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依靠中国三个朝鲜师为班底(先期有整编164师和166师),苏联军事顾问帮助制定了进攻计划,他发动统一战争。金日成和斯大林直接部署了统一战争,而开战时间毛泽东是蒙在鼓里的。 | ||
前奏 | 北朝鲜军队6月25日开打,6月28日占领汉城,实现了金日成对斯大林许诺的四天解决战斗。此时冷战思维占据上风的美国开始介入,麦克阿瑟在让第8集团军沃克将军在洛东江防线顶住并消耗了北朝鲜的进攻后,东拼西凑调集本土和日本的兵源(没动员欧洲,台湾蒋介石)在仁川登陆。北朝鲜围攻洛东江釜山环形防御圈后,达到军事进攻战略顶峰,腰部被断,深入釜山的军队被打散,一部分散逃回北方,一部分南方坚持打游击。这时金日成已经手无筹码,眼看就要出局,苏联都让他退回东北建立流浪政府。联合国军已经饮马鸭绿江,兵锋直抵中国下颚。 战争一爆发,美国第七舰队挺进台湾海峡,毛泽东面对两个战场的选择。原来趋缓的中美关系骤然紧张,毛泽东被激起民族自豪感,经过反复考量协商,10月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出兵,之前只有一个半人支持出兵(半个是周恩来)。尤其朝鲜从6月25日越过三八线,9月15日美国仁川登陆被切断补给线,仅仅3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时苏联和朝鲜急切地需要中国的力量来补锅。苏联不想直接出面对抗美国。 | ||
兵力 | 1951年7月,中朝总兵力为111万,其中中国军队77万。少量坦克和飞机,火炮质量与联合国军相差甚远。《朝鲜战争》P594 苏联空军通过换防先后派出10个航空师和4个高炮师参战。轮番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最多时(1952年)达到26000人。中朝联合空军投入10个航空师(中国7个,朝鲜3个)(《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P340) | 美国在朝鲜集中了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总兵力从战争初期的四十二万人已经增加到七十万人。《朝鲜战争》P583 1951年7月,联合国军总兵力69万,拥有各种火炮3560余门,坦克1130余辆,飞机1670余架,舰艇270艘。《朝鲜战争》P594 | 统一战争进攻前,10个步兵师中的7个已经做好进攻部署,3个新建师作为第二梯队使用。(《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P225) 1951年7月,北朝鲜34万余。《朝鲜战争》P594 |
正式战斗 |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战线从鸭绿江推至清川江。主要战役包括:温井战斗、云山战斗(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被歼灭一个团)、长津湖阻击战。 志愿军:隐蔽入朝,夜间运动集结,隐藏了战略意图。地形多山,利于步兵运动战。 美军:美军越过联合国规定的38线,对中国介入声明的轻视。东西线两集团军相距几十英里,没有相互的掩护。山势峻险,机械化军队严重依赖公路。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主要战役包括:西线清川江战役(松骨峰阻击战 -《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描写;三所里战斗 - 电影《奇袭》)及东线长津湖战役(纪录片《冰雪长津湖》2011年,电影《冰雪长津湖》 2020年因疫情停拍),陆战1师受重创,但依托师长史密斯的谨慎,预先建好机场,完成艰难的撤退。 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后的暂时的撤退,迷惑了对手。消失三周后,在对手再次进攻后,发动反击。毛岸英牺牲。 美军:麦克阿瑟在受到第一次打击后,还是误判仅有少量中国军队的介入,并认为可以凭借武力驱散。第8集团军沃克将军出车祸死亡。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主要战役包括:西线第三次汉城战役及东线原州战役。 志愿军:联合朝鲜3个军,再次夺取汉城,并一度打到37线,但补给线延长,达到进攻的顶点。 美军:李奇微1950年12月22日接任第8集团军指挥,贴近前线观察,针对志愿军补给线过长只能坚持最长一周的“礼拜攻势”,制定出韩国军队放第一线,英美军队安排在纵深,遇到对手进攻依靠车辆做战术撤退,损失不大,然后通过火力重夺阵地的策略。此时总司令的麦克阿瑟信心受到打击,狂言一定要投掷原子弹阻击中朝军队的进攻,妄想无限扩大朝鲜战争。严重违反美国和联合国控制战争范围的部署,这为他在春天里(4月11日)被杜鲁门下令解职埋下伏笔。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主要战役包括:横城反击战(“横城伏击战是整个战争中美军人员损失最集中的一仗:约530人丧命。”《未曾透露的真相》P503),砥平里战斗。 志愿军:在37线附近受到对手反攻后,后勤补给被断,进攻遭到对手强大火力的抱团防守,仅凭轻武器已经无法打开对手的硬壳(砥平里5个师打美军23团“遭受了极其重大的损失”《李奇微回忆录》P109)。志愿军被迫撤退,退出汉城,战线回到38线附近。毛泽东通告斯大林做出长期战争的准备。 美军:李奇微发动“霹雳作战”(1月25日),“屠夫行动”(2月末),“撕裂者行动”(3月7日),“狂暴行动”(4月初)进行反攻。依托强大火力逐步挽回战斗的主动,重夺汉城,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的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头衔。他1月开始撤换4位指挥不力的师级将军,2月末调集了一批新骨干进行了“换血”,加强了指挥的有效性。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主要战役包括:铁原阻击战,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1956年,歌曲《我的祖国》传唱不绝) 志愿军:主动发起进攻,目的是消灭几个美军师。但遭到强力对手阻击。进展不大,在遭遇反攻后,第60军180师惊慌失措,加上指挥失当,阵亡2000余人,被俘近4000人。战后总结,鉴于美军机械化高和火力强大,毛泽东提出一个军打美军,英军一个营 “零敲牛皮糖” 的构想(3万人打800余人)。毛泽东通知斯大林中朝遇到的困难,准备谈判。 美军:范弗里特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在遇到进攻时,保持接触情况逐步撤退,有效杀伤对手,是为“磁性战术”。他使用超越常规弹量的5倍,号称“范弗里特弹药量”。在遭遇喋血岭,伤心岭付出重大代价后才在对方主动退却后得手,迫使美军也要考虑为了推动战线所付出的代价必将不菲。双方开始在开城谈判,后转移至板门店。 五次战役之后不再有大规模运动战。坑道战,冷枪冷跑战取代了大集团军的进攻和防御。上甘岭附近的几个山包发生阵地对攻战。中国发动金城战役,专打想要单干的南朝鲜军。迫使李承晚屈服于美国的和平谈判。1952年5月12日,李奇微把指挥权交予克拉克将军。双方达到一种均势。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 ||
小结 | 中国志愿军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战,让战线从贴近鸭绿江推到37度线,后来也守住了38度线。达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当然没实现把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推到海的奢望。这样的均势对于中国来说,损失的是无限制推迟了收回台湾的计划以及全面倒向苏联的局面。国际上和苏联放下彼此的戒心,迎来中苏关系在战后的一段蜜月期。可惜的是在51年1月第三次战役占领汉城后,多个中立国家提出的停战协议,美国以退为进(艾奇逊预计中国会因为重大胜利而拒绝),答应解决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但中国的拒绝造成了过分强硬的形象而失去一次胜机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这样过分的乐观造成后续多打了2年的战争,损失加大(前三次损失4.72万,之后损失增加37.9万,整体中美兵员损失比约是3:1)《毛》P448,国际上变得孤立。 | 国家安全局(NSA,比同在1947年成立的CIA中情局更强大的情报机构)1947年成立,它监听盟友,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外交官面前,麦克阿瑟满怀信心地准备把朝鲜战争转化为一场大规模冲突,并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中共问题”(《未曾透露》P536)。这是隐秘的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理由,很好地体现了美国文官治国的理念。美国此次很好地利用了联合国组织,披上合法出兵的外衣。但对于美国来说欧洲才是它的防御重心,朝鲜仅是次要地区,所以任何与非苏联国家的对抗都只是对自己的损耗而无益处,所以高层是要控制战争规模的,尽快和谈。但一旦苏联有扩张的企图,美国都会堵住这个缺口,有效执行了乔治·凯南的冷战全球战略。 | 朝鲜过于乐观地估计了统一的军事进程(艾奇逊犯的错,没把南朝鲜划入美国军事范围,引发斯大林的野心),在美国军队退出朝鲜后,开战即全力投入兵力,对毛泽东再三提醒的半岛腰部的仁川和元山登陆无力作出部署。在战争后期,仅能作为配角打下手,但这时还要求志愿军帮他们实现统一的非分之想,只能被中苏打脸。这与朝鲜民族战略思维,战争策划,深入地说就是民族性不够完整和成熟有很大的关系。这在400年前的壬辰战争中就有所体现。惨烈的战争,让南北双方都付出巨大的代价。统一仅为梦想,单凭南北双方已经无法实现。因为这时朝鲜半岛已经成为冷战分界线的一个样板。 |
后果总结 | 以布雷德利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议长)的话来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谋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的说,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种战略将会导致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P610)与其他战争不同,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的冲突,苏联和美国都竭力不扩大这场战争。联合国军中的美国得不到无限的兵力补充,苏联也遮遮掩掩没有亲自动手。这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有限试探。与美国后期经历的越南战争不同,这场战争仅有3年,国内报道也只有黑白的新闻报道。任何血腥,在彩色的报纸和录像上才会被放大,引发民众的恻隐之心,如越战中被当街枪毙的北越嫌疑人,和被燃烧弹烧光衣服的女孩(她最后去了加拿大)。而美国的强大的电影产业,2000年以后,拍摄的《珍珠港》(2001年,二战)、《风语者》(2002年,二战)、《我们曾经是战士》(2002年,越战)、《我们曾经是战士》(2002年,越战)、《父辈的旗帜》(2006年,二战)、《敦刻尔克》(2017年,二战)、《决战中途岛》(2019年,二战)等等,都似乎对朝鲜战争视而不见。中国电影里除了1956年的老电影《上甘岭》等,近期的只有电影《集结号》中的片段,连续剧《三八线》中有描写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仅在2019年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才会把《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的电影都放一遍。中美双方都在尽量弱化这场战争,都认为这场冲突是非必要的。而韩国有名的电影有《太极旗飘扬》,《高地战》等。 正如艾奇逊(杜鲁门的国务卿)所言从战略上来说,中国参战已经铸成大错,战争让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唾手可得的台湾,现在台湾已经遥遥无期的远在他们股掌之外了。(《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P616)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本来可以在解放战争后期顺手解决,美国已经抛弃了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但朝鲜战争一开战,这个战机就消失了(美国第七舰队北上)。而且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焦点,今后一直会受到美国的挑拨和拿捏(军售问题)。 | ||
花絮 | 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死亡当天和其他军官谈起二战时他推崇备至的巴顿将军时,沃克说:“一位像巴顿那样生活的人居然会死于一次交通事故,我认为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聚会后,他着急给他任连长的儿子发银星勋章。他是副驾驶座上急躁的“驾车人”,为了避让南朝鲜车队突然窜出的一辆卡车,司机刹车翻沟里,他没戴头盔,头部受重伤,死于车祸。(《未曾透露的真相》P474) 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说,他在与联合王国磋商以前不会考虑使用原子弹。但实际上,在会谈期间,他就下令把分解的核炸弹部件空运至远东,并储存在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上,以备不时之需。(《未曾透露的真相》P465) |
3.2 Korean_war_1950-1953.gif (419.51 KB, 下载次数: 105)
2020-7-27 15:27 上传
书名 | 中方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朝鲜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韩国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美国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联合国军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苏联损失包括死亡/受伤/被俘/失踪人数 |
《朝鲜战争》 | 损失142,091,其中33,629死亡,103,284人负伤,5,718被俘或失踪(P601) |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P4 | 中国和朝鲜约有150万人伤亡 | 韩国41.5万人丧生,42.9万人受伤 | 美军3.3万人阵亡,10.5万人受伤 | |||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P448) | 中朝联合损失飞行员126人(P340) 志愿军阵亡11.4万人,因伤病致死3.46万人,负伤25.2万人,失踪2.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62万人。 | 美军阵亡3.36万人,负伤10.33万人,被俘或失踪0.51万人,总计兵员损失共14.2万人。 | 损失飞行员120人,高炮师阵亡68人 |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 使美国付出了142,091人的损失 – 3,629人死亡,103,284人负伤,5,178人被俘或失踪 | |||||
《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P672 | 杀伤:中国军队约90万人,北朝鲜军队约52万人,总计142万人。 | 韩国军队损失使阵亡约14.5万人,负伤及失踪约42.9万人,总计84.4万人。 | 根据美军发表的数据整理如下: 人员损失:996 937(包括死亡、俘虏、失踪),其中美军阵亡33 629人,负伤103 284人,失踪及被俘5 178人,总计142 091人 | 联合国军除去美韩军队,损失是17 000人。 |
| 资本主义 | 共产主义 | |
亚当·斯密 WIKI | 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斯密也大力批评过时的政府管制,他认为那些管制将会阻挠产业的扩展。 | 马克思 | 资本主义再分配财富时是不平衡的,所以资本主义就制造了它自己的掘墓人。经济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异化只会导致革命。共产主义是管理社会的一种更平等的方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成资料将公有化,贫富差距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愤怒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幸福。 |
威尔逊 | 改造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鼓励自发性。资本主义没能阻止战争,而战争是对自由的最终剥夺。对战后世界的设想包括:推动政治自绝,实现经济自由化,成立一个国际集体安全组织。 阶级利益可以调和,谋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惠及别人的利益,富人和穷人都受惠时,阶级的差别就消除了。 | 列宁 | 产生不平等和战争,所以只有打倒了资本主义,正义与和平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将解放无产阶级。 阶级利益不可调和,因为富人总是要剥削穷人,穷人走投无路,只有取富人而代之。 |
丘吉尔 杜鲁门 | 铁幕降落在欧洲大陆。在铁幕后面,是中欧和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不仅遭受苏联的影响,而且越来越被莫斯科控制。 “杜鲁门主义”表示美国有义务援助世界上受到侵略和威胁的国家,世界已经被“两种生活方式”一分为二,不是共产主义对抗资本主义,而是民主对抗专制主义。 | 斯大林 | 批评资本主义对财富的不平均分配;由于这种不平均分配,资本主义国家很可能互相开战。只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以后,和平才能实现。 |
| 历史发展有无终结性 | 对自由社会的看法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政体有某种循环。没有任何一种整体能够完全令人满意,而这种不满意会使人们无限循环地用一种政体取代另一种政体。(P75) | 在这一序列中,民主并不具有特别的位置,民主有让位于专制的倾向。(P76) |
基督教 | 历史始于上帝造人,终于人的最后救赎。对于基督徒来说,天国之门打开的审判之日,就是世俗历史的终结之时,那一刻,世间和世俗之事将彻底不再存在。(P76) | |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 | 历史应有一个终点,也就是说,有一个蕴含在人类当前潜能之中的最终目的,正是这个最终目的使整个历史变得可理解。这个终点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P78) | 普世史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是否有全面的理由让人们可以期待向共和政府—即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自由民主—前进的普遍的人类进步。(P78)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年) | 人向更高层次的理性和自由的进步会有一个历史的终结…这一过程在绝对自我意识的实现中会有一个逻辑终点。(P84) | 在1806年耶拿战役之后宣告历史已经终结…奠定着现代自由国家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以及被发现,并在最发达的国家得到贯彻,而且不再有比自由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原则或形式了。换句话说,自由社会没有早前社会组织形式所特有的“矛盾”,由此给历史辩证法画上了一个句号。(P84) |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 | 他预见了一种没有矛盾的最终的社会形式,这一社会形式的实现将终结历史进程。 | 自由国家无法解决一个基本的矛盾,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冲突这一基本矛盾。…只有在真正的“普遍阶级”即无耻积极取得胜利之时才会到来,随后,全球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实现将一劳永逸地终结阶级斗争。(P85) |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年) | 世界历史实际上在1806年已经终结…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代表了人类意识形态演进不再可能进步的终点,它体现在所谓的现代“普遍同质国家”中。(P86) | 共产主义并不代表一个比自由民主更高的阶段,就它们最终都是把自由、平等普及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而言,它与自由民主同属一个阶段。…把已然确立的自由平等原则传播到此前落后、被压迫的民族,进而迫使那些已然按照这些原则生活的发达国家更加完善地实施自由平等原则。(P87) |
3.11 安全卫生排行榜.png (64.72 KB, 下载次数: 101)
2020-7-27 19:19 上传
3.12疫苗进度表.png (165.83 KB, 下载次数: 73)
2020-7-27 19:19 上传
编号 | 书名 | 出版信息 | 状态 |
1 | 《万历十五年》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仁宇 著 | 已读 |
2 | 《中国简史》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吕思勉 著 | 未读 |
3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观》 | 联经出版事业(股)公司 黄仁宇 著 | 在读 |
4 | 《忽必烈的挑战》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杉山正明 著,周俊宇 译 | 已读 |
5 | 《全球通史》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英]韦尔斯 | 未读 |
6 | 《BBC世界史》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英] 安德鲁·玛尔(Andrew Marr) 著,邢科,汪辉 译 | 在读 |
7 | 《美国简史》 | 江西人民出版社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 | 未读 |
8 | 《美国内战史:1861—1865》 | 华文出版社 詹姆斯·福特·罗德斯 著 | 未购 |
9 | 《两个世界的战争》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安东尼.帕戈登(Anthony Pagden) 著,方宇 译 | 已读 |
10 | 《无敌舰队》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美] 加勒特·马丁利(Garrett Mattingly) 著,杨盛翔 译 | 已读 |
11 | 《迦太基必须毁灭》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iles) 著,孟驰 译 | 未读 |
12 | 《美国陷阱》 | 中信出版社 [法]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Frédéric Pierucci),马修·阿伦(Matthieu Aron) | 已读 |
13 |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著,陆大鹏 译 | 在读 |
14 |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美] 斯文·贝克特 著 | 未读 |
15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日] 小岛毅 著,王筱玲 译 | 未购 |
16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日] 小岛毅 著,郭清华 译 | 未购 |
17 | 《海洋与文明》 | 天津人民出版社 [美] 林肯·佩恩 著,陈建军,罗燚英 译 | 未读 |
18 | 《百年战争简史》 | 四川人民出版社 [英] 德斯蒙德·苏厄德(Desmond Seward) 著,文俊 译 | 未购 |
19 | 《菊与刀》 | 浙江文艺出版社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何晴 译 | 已读 |
20 | 《万历十五年 欧洲那些事儿》 | 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瑞民著,,2019年 | 已读 |
21 | 《甲午战争》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日]大谷正 | 已读 |
22 |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 广东人民出版社 沈志华 | 已读 |
23 | 《抗日战争》 |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树增 | 已读 |
24 | 《黄河青山》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仁宇 著 | 已读 |
25 | 《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 中信出版社 [美]入江昭 | 已读 |
26 | 《朝鲜战争 : 未曾透露的真相》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 约瑟夫·古尔登(Joseph C.Goulden) 著,于滨,谈锋,蒋伟明,谈锋 译 | 已读 |
27 | 《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 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 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 著,陶泽慧,赵进生 译 | 在读 |
28 |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精装版) [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 ~ 1945]》 | 新世界出版社 [英] 拉纳·米特(Rana Mitter) 著,蒋永强,陈心心,陈逾前 译 | 未购 |
29 | 《好望角丛书·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日] 加藤阳子 著 | 未购 |
30 |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 中信出版集团 [英] 帕特里克·贝尔福 著 | 未读 |
31 |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 中信出版集团 [美] 斯蒂芬·平克 著 | 已读 |
32 | 《宿命对决:马汉的幽灵与日美海军大碰撞》 | 新华出版社 [美] 麻田贞雄 著 | 在读 |
33 | 《弹性》 | 中信出版集团 [美] 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著 | 已读 |
34 | 《太平洋战争》 | 现代出版社 青梅煮酒 著 | 在读 |
35 | 《亢奋战:纳粹嗑药史》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诺曼·奥勒(Norman Ohler) 著,强朝晖 译 | 未读 |
36 | 《论中国》 | [美] 亨利·基辛格 著,胡利平,林华,杨韵琴,朱敬文 译 | 已读 |
37 | 《世界秩序》 | [美] 亨利·基辛格 著,胡利平,林华,曹爱菊 译 | 已读 |
38 |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沈志华 | 已读 |
39 | 《冷战》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Lewis,Gaddis) 著,翟强 张静 译 | 已读 |
40 | 《李奇微回忆录》 | 新华出版社 [美] 马修·邦克·李奇微 著,王宇欣 译 | 已读 |
41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弗朗西斯·福山 陈高华译 | 已读 |
42 |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著,陈定定,傅强 译 | 已读 |
43 | 《枪的合众国》 | 中信出版集团 [美] 帕梅拉·哈格(Pamela Haag) 著,李小龙 译 | 在读 |
44 | 《走向火焰》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 多米尼克·利芬 著,苏然,王橙 译 | 在读 |
45 | 《世界宗教》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 刘易斯·M.霍普费 ( Lewis M . Hopfe ) ,马克·R·伍德沃德 ( Mark R . Woodward ) 辛岩 译 | 在读 |
46 | 《美帝国的崩溃》 | 人民出版社 [挪] 约翰·加尔通 著,阮岳湘 译,刘成 校 | 已读 |
欢迎光临 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http://www.howbuyit.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