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马来西亚的养猪户中首次报告尼帕病毒感染,此后南亚、东南亚报告多起感染,总共260人死亡。其中,2004年孟加拉国疫情源于人类食用被果蝠污染的椰枣,而2018年喀拉拉邦上一轮疫情导致17人死亡,病毒的源头是一只死在井水中的果蝠。
尼帕病毒感染后可出现三天到两周的发烧、头痛,还有咳嗽、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症状。接下来可迅速恶化导致脑细胞肿胀,出现嗜睡、精神混乱,甚至是昏迷或死亡。2010年世卫组织报告显示,75%的尼帕病毒感染是致命性的(新冠病毒目前约为2%),其余约20%的幸存者出现持续神经症状,比如癫痫和性格变化。尼帕病毒感染没有治疗药物或疫苗,只能得到支持性的医疗护理。
尼帕病毒的传染性虽然比新冠病毒低,但死亡率非常高。病毒潜伏期长达45天,可以感染的动物范围更广泛,这些都是该病毒受到疾控专家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专家建议,可能被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需彻底清洗并去皮,有蝙蝠咬痕的水果应该扔掉,以减低感染传播风险。
柬埔寨金边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主管Veasna Duong指出,亚洲各地市场或其他人流拥挤的地方都可能发生人类与蝙蝠接触,构成了严重的感染风险,比如,泰国的市场、礼拜场所、学校都能发现果蝠活动痕迹。吴哥窟附近还有一个蝙蝠的大栖息地,该旅游景点每年接待260万游客,存在极大的蝙蝠传人风险。
随着气候变暖,人类破坏更多的动物自然栖息地,会让人畜共患病风险变得越来越高。同时,这种暴露可能让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新一轮的疫情,让病毒找到其他宿主走出亚洲。
参考资料:
1. cbsnews
Authorities race to contain deadly Nipah virus outbreak in India
https://www.cbsnews.com/news/kerala-nipah-virus-india-outbreak-dea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