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www.sohu.com/a/410128979_359980?spm=smpc.home.health-news.2.15959168394354mAliO2&_f=index_healthnews_1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在7月28日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在对当前的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工作的回顾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新冠候选疫苗是唯一一个单针接种起效的疫苗,同时证明可在老年人群中成功产生抗体,不良反应的发热率远低于其他疫苗。 陈薇回顾,3月16日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一个重要的日子。当日,我国新冠候选疫苗获批,当天晚上完成接种。同日,美国也启动了第一针疫苗的注射,介于时差因素我国的疫苗早了五个半小时。此次疫苗的快速研发是基于研究组在埃博拉疫苗的思路以及工作基础之上。国家在行政流程上开辟了绿色通道,但技术标准没有任何放松,可以说,经得起国际国内的各类检查。 该疫苗属于单针接种起效疫苗,3月16日在武汉的108名志愿者中开展了一期临床试验。4月12日,该疫苗试验在武汉开展了二期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共有508名志愿者参与,并且引入了安慰剂组。最令人关注的是,本次试验取消了年龄限制,年龄最大的参与者是84岁。经实验后期揭盲发现,他在疫苗组,成功产生了抗体。 7月20日,本项研究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结果显示,单次接种该型重组新冠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0%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此前的5月22日,《柳叶刀》发表了该型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正如上文所说,此次临床试验的一个亮点是首次报道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与18—54岁年龄阶段相比,该疫苗在年长人群(大于55岁)中的免疫原性稍弱,但安全性良好。陈薇院士透露,这一点还有推进的空间。 我国新冠候选疫苗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不良反应。5月22日《柳叶刀》结果发布后,国际上一些声音反映我国疫苗的发热率过高。进一步对比发现,产生这一反应的重要原因是各国评价标准不同:国外的发热评价标准是38.0度,而我国是37.3度,若按国外标准评判,我国发热率仅为4.8%,远低于其他候选疫苗。 陈薇补充,近期有多项研究证明,新冠肺炎可诱发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此,关注疫苗的全身和局部免疫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疫苗对其他生理反应如糖代谢等进行关注,指导疫苗的使用和安全性。 7月9日,我国候选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武汉的一二期疫苗长期结果还在跟踪过程中。陈薇说,疫苗研发需要生物学家和产业科学家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与世界各国达成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战胜疫情。正如我国所承诺的: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中国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