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new.qq.com/omn/20210312/20210312A04YCP00.html
较真要点: 咖啡中出现蟑螂碎片,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食物中有一定数量的虫类是正常现象,低于一定水准,对人体健康无害。 查证者:云无心丨食品工程博士 这几天,一段小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英国医生说人在喝咖啡的时候也在吃蟑螂,且不可避免。但也不用担心,蟑螂也是蛋白质,只是对蟑螂过敏的人要小心。视频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跟不少国内的短视频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巧妙利用话术,夸张演绎一个普通公众不了解的事实,吸引眼球”的典型操作。他讲的虽不能说是“谣言”,但公众理解的信息跟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一、蟑螂并不是咖啡中常见的虫类,“咖啡里有蟑螂”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咖啡是一种大宗农产品,收获之后要经过晾晒、发酵、仓储等多道工序才能在终端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咖啡会堆放在一起。如果仓库中有蟑螂,就可能有蟑螂混入其中。目前,也没有办法把它们在后续的加工中完全去除。于是,蟑螂的碎片就可能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实际上,蟑螂并不是咖啡中最容易出现的昆虫。毕竟,咖啡生长的环境,跟蟑螂生活的环境差异较大;人们对于仓库的卫生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咖啡中出现蟑螂,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比于蟑螂,咖啡中经常出现的是囊虫和象鼻虫。因为咖啡豆是它们的“家园”,它们不仅会咬坏咖啡豆留下空洞,还会留下幼虫、成虫以及排泄物的碎片。 但说咖啡中“有囊虫和象鼻虫的碎片”显然不如“有蟑螂”刺激公众,吸引眼球。这位医生的短视频,可谓深得成为“爆款”的精髓。 二、食物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虫类是正常现象 在农产品的处理加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如霉点、物理损坏、昆虫碎片与排泄物等等。如果要对它们“零容忍”,那大多数农产品就没法卖了,或者说,食品的成本会高到公众无法承担的地步。 因此,食品监管部门会制定一个“食品瑕疵干预水准”。当食品的瑕疵超过这个水准时,就会采取行动进行干预(比如丢弃);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准,那么就视为“合格产品”。在这方面,美国FDA就有明确的规定。 而正确理解“食品瑕疵水准”,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1、“瑕疵水准”是“自然存在、不可避免且对健康无害的瑕疵水准”,即食品达到了这个标准,对健康需是完全无害的。 2、“瑕疵水准”不仅有检测标准,还有过程要求。操作不规范、不采取合理手段去降低瑕疵,那么不管实际的瑕疵有多少,都会被“干预”。比如把不合格产品掺入合格产品中,即便最终产品是“合格”的,也是非法操作,会受到处罚。 3、设定“瑕疵水准”,不意味着生产者只需要满足水准。满足水准只是说产品“可以接受”,而生产者应该追求高品质。 4、“瑕疵水准”不代表食物瑕疵的平均值。实际上,食物瑕疵的平均值要比瑕疵水准低得多。也就是说,“咖啡中允许含有昆虫碎片”跟“你喝咖啡就是在吃蟑螂”,完全是两码事。 三、“咖啡中可含有不超过10%的虫类”是误读 有的媒体称FDA对咖啡中虫类的标准很松——“咖啡中可含有不超过10%的虫类”。这是完全错误的解读。FDA规定中的10%针对的是咖啡豆,意思是“有虫咬痕迹的咖啡豆只要不超过10%,那么这一批咖啡豆就可以接受”。 对咖啡豆以及咖啡粉中的昆虫碎片等,FDA并没有做出规定——这其实是说,其中的虫、卵和排泄物等的数量很少,不需要设定限制标准。 实际上,不少食品对“脏东西”容忍度要更高,下面举几个例子: 总之,咖啡中的确可能有虫类的残骸,但只要低于一定的数量,产品是合格的,喝下去也不会有危害。咖啡爱好者大可不必因为这条视频,放弃美好的咖啡时光。 本文编辑:conner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