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流、诺如也有“新冠后遗症”?会变得更可怕吗?

[复制链接]

6694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417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2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01A01QBF00
近来引发一些学校停课的甲流、诺如等病毒,其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新冠疫情过后,它们的流行表现暂时不同于过往,但终会恢复到平常状态。过去,我们能与这些常见传染病共存,未来,我们很可能会以更小的代价共存。
撰文 | 周叶斌
近期,多地有学校因部分学生感染新冠或流感采取了停课或线上教学的措施。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高峰,许多人心有余悸,对各类传染病也抱着更大的戒心,担心第二波新冠疫情是否来临,或者别的病毒是否会冲击我们的生活。
其实,有很多传染病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新冠应该也会加入它们,成为与我们共存的一种常见病。在逐渐走出大流行的后新冠时代,我们既要注意一些过去几年被忽视的传染病可能会再度出现,也要理性看待各种常见病毒的实际风险,采取合理但不过激的应对措施。
1 人类社会一直是与病原体共存的社会
新冠三年,普通大众对“病毒”二字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恐惧。因此当听到某个学校有孩子感染甲流或者某地暴发诺如病毒,很多人都是后背发凉,生怕又有新的疫情要来了。其实人类社会一直在与很多常见病原体共存,包括最近上过新闻的甲流、诺如病毒,都是常见的病原体,算是我们的长期“伴侣”了。这些病毒可能听名字感觉陌生,但说到常见症状,例如冬天了突然得了“重感冒”或者“吃坏东西”拉肚子,绝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有类似经历。对于此类“小病”,我们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可如果真要刨根问题,这些“小病”的背后很可能就是那些最近上新闻、让我们担惊受怕的病毒。
甲流全名是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有很多种,一些主要感染鸟类或其它哺乳动物,比如自20世纪末在全球不断扩散的H5N1就是一种主要感染鸟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它在分类上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但新闻上报道的孩子们感染的甲流,是指季节性流感中的甲流。也就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社会、在冬季更高发、形成季节性特征的流感病毒。
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有两个甲流株系——H1N1与H3N2,以及两个乙型流感病毒株系——Victoria和Yamagata引起。一般来说甲流占据了季节性流感的主流,不过在儿童中乙流比例一般比成人中稍高。每年具体的流行病毒株也会有变化。可是总体而言,冬季出现大量甲流病例是很正常的。像美国疾控中心CDC估计,从2010到2020,每年季节性流感引发的有症状疾病在900万到4000万例左右,可以说是非常普遍[1]。
另一个近期上新闻的诺如病毒,是导致传染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2]。诺如病毒引发的症状在国外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winter vomitting disease),反映了它也喜欢在寒冷天气暴发的特点。同样喜欢在冬季出现的还有另一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状往往表现为普通感冒。
不难看出,许多病毒似乎把冬季当作了舒适区。这其实和它们的宿主——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行为模式有关。在寒冷的季节,我们聚集在室内的时间更多,也就给了这些病毒更多的传播机会,容易造成暴发。呼吸道病毒如流感、RSV是如此,即便是引起肠胃炎的如诺病毒,也是人传人为主,如在感染者呕吐后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还是在冬季人群聚集更多环境下容易暴发。
2 后新冠时代,常见传染病也在走出疫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专家们经常说甲流这些传染病常见,可是最近几年都没听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很多常见传染病病毒是被我们长期忽视的。这从一些病毒的发现史也可以窥见一二。例如RSV病毒直到1956年才被科学家发现,而且最初还因为是在黑猩猩中被发现,被命名为“黑猩猩上呼吸道病原体”,后来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三岁前几乎所有人都感染过,而那些被感染的黑猩猩是被饲养员们传染的,才改名为“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3]。诺如病毒也是类似,它的命名来自1968年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一个小学的疫情暴发,可实际上1930年代丹麦也记录过类似暴发,而从不同株系的基因组分析看,有几个株系更是在公元前一两千年就已分道扬镳,这些病毒搞不好在人类有文明前就伴随我们了[4]。
可见,一些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病毒也一直被我们忽视,普通大众没怎么听说过也很正常。即便是季节性流感这个每年高峰都带来大量住院甚至死亡的传染病,平日对传染病或公共卫生关注较少的人,也很可能与感冒混淆。可在新冠疫情后,公众对传染病的威胁有了深刻体验,媒体也会较多地报道各类传染病病例,这自然会给人带来病毒突然多了的感观。
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人类社会逐渐走出新冠大流行的阴影时,一些常见传染病也在“恢复正常”。在前文中,冬季传染病扎堆暴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的行为模式,寒冷时节人们聚集更多,为病毒带来了扩散的最佳机会。可是过去三年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各地的人类行为模式都出现了短时间的剧变,也影响了诸多常见传染病的发病规律。
参考美国近年来的季节性流感检测阳性率变化[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美国自2015/16流感季以来的流感检测阳性率变化(来源,引文[5])
2020/21是新冠全球大流行后的第一个流感季,可是该年流感病毒近乎绝迹,可以说那一年根本就没有流感季。流感消失的背后恰恰是当年人们的行为模式巨变。而在2021/22流感季,美国当时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提升,逐渐放开各种新冠疫情管控,流感也稍有恢复,可是病例数仍远低于往常,还出现了罕见的双峰:当年冬季高峰病例不多,春天出现了另一个小高峰。2021/22之交的冬天发生了什么?正好是奥密克戎第一波疫情冲击全球的时候,此时人们的行为因疫情难以复原,流感这个传统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可到了2022/23流感季节,也就是去年冬天开始至今,全球很多地方都开始与新冠共存,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新冠大流行前的差异越来越小:节日里走亲访友,观看世界杯,观众席爆满……随着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恢复正常,流感这个常见传染病也开始恢复“正常”了。像在美国,感染高峰时的阳性检出率与新冠疫情前已经差别不大。
不仅流感如此,RSV在欧美也经历了类似的“失踪到回归”。不同国家地区疫情管控调整的时间不同,因此这些传统流行病恢复的情况也会有一定差异。中国到2022年底才进行了新冠防疫调整,我们可能现在才面对流感等病毒的“复原”。三年来与这些人类社会中长存的“老友”未见,如今再度遇到,难免会有突然出现更多病毒的感觉。但是,真相并非突然出现了新病毒,而是老病毒和我们的社会一样,开始恢复了。
3 预存免疫与病毒的“新冠后遗症”
虽然流感等传染病也开始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从欧美等地的情况看,仍然会有一个转型期。在短期内,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传统流行病的异常表现。
例如美国2022/23的流感季,从疾病峰值看,与过往流感季节类似,可发生的时间却比以往早了不少,从2022年的第40周,即10月就开始升温,比以往大部分年份早了近两个月。这也反映到了流感住院人数上[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近6个流感季节美国每周每十万人流感住院人数(来自引文[5])
从每周的每十万人流感住院人数看,美国2022/23流感季节的高峰在每十万有五六十人,与2018/19、2019/2020两季类似,属于正常范围,低于2017/18尤为严重的流感季,高峰却比过去早来了两个月。
同时,这次流感在美国来得早去得也早,2023年2月感染人数就大幅下滑,如果之后不再反弹,那么等于是在过往流感高峰时就已经结束了流感疫情。
既然人类社会和其它病毒都在走出新冠的阴影,为何还有这种“异常”呢?因为人的行为模式回归未必与季节规律一致,在短期内,这些病毒的活动规律会更贴近人的行为变化时间,要恢复到原有季节性还需一个过程。但还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刚刚摆脱新冠大流行不久,人类对诸多常见病毒的预存免疫还未恢复正常。
类似于新冠,流感等病毒在人类社会引起的疫情严重程度也受病毒致病性与人群免疫基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流感病毒在不断变异,绝大部分变异是细微的,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只是抗原的小变化,即抗原漂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经过多个流感季节中反复感染后,会对流感产生较好的免疫基础,限制流感的影响。可是当流感发生较大的变化,发生了抗原转换,此时免疫系统过去反复感染积累下来的预存免疫就效果有限了,容易出现严重的流感季节。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影响下,流感、RSV等常见病毒的流行模式出现了连续几个流行季的异常,同时也让我们的预存免疫偏离了正常水平。而预存免疫的“失常”也让病毒有更大可能表现“反常”。
例如RSV一般和流感一样在冬季才会进入高峰,可在2021年夏天,美国却遇到了新冠疫情后的第一个RSV高峰[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图. 美国在2021年8月(蓝色曲线)出现了反常的RSV感染高峰(来自引文[6])
而从2022年10月起,美国的幼儿RSV感染也是激增,出现了一个往年未见的异常高峰[7]。RSV的高危人群在年龄结构的两端:一个是新生儿,由于从未感染过,没有免疫基础,因此比较脆弱;另一个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本身比较弱,也有一定重症风险。在往常,幼儿到2岁后基本都感染过RSV,从此凭着过往感染的免疫基础,再感染RSV往往都是轻症。可是RSV疫情消失的几年里,很多幼儿即便过了2岁也没有预存免疫,这就导致RSV连续出现在时间或者严重程度上的异常表现。
同理,诺如病毒感染虽然表现为腹泻、呕吐的急性肠胃炎,但新冠大流行期间社交距离增加与戴口罩等行为都会抑制该病毒的传播。因此很多国家地区在疫情防控较严格的早期都很少出现诺如暴发[8-9]。但反过来说,诺如病毒在社区间传播的同时,也在人群水平上累积了对应的免疫力,所以经过新冠管控后,人群免疫预存下降,诺如病毒反而有可能出现比以往更强势的反弹,这也是在英美等国都观察到的现象[10]。
从这个角度来说,常见病毒也在经历“新冠后遗症”,要经过一个适应期才会完全恢复过往的流行情况。有些病毒经历的“新冠后遗症”可能更为严重,例如季节性流感的两个常见乙流病毒株中的一个Yamagata株系,自新冠疫情暴发后很少监测到,即便是在2022/23流感季,流感整体已经恢复,该株系还是难觅踪影。我们不能排除在过去三年内,由于找不到宿主,该株系灭绝的可能[11]。
4 理性应对复原的常见病毒
刚经历了新冠疫情高峰,再度面对各种常见病毒的“回归”,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也很正常。不过,在“甲流”“诺如病毒”频频成为热词的今天,我们还是可以参考以往应对这些常见病毒的科学经验积累,理性面对,减少焦虑。
首先,在短期内,我们要对一些常见病毒表现反常做好心理准备。如前文中提到的,欧美各国开始与新冠共存后,无论是流感还是RSV都出现过不同于以往流行规律的表现,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模式与预存免疫两个方面都未完全回复如常。中国的防疫政策调整还不久,很可能也会遇到相似的反常。2022年底刚恢复大规模的人群出行、流通,可能导致现在才进入流感上升期,而此时美国的流感疫情已经接近尾声。
中国步入后新冠时代的常见流行病表现“异常”,不代表常见病毒要大变,只是一切逐渐恢复常态的过渡时期表现,我们不必过于恐惧。
其次,有些预存免疫上的欠缺可以人为弥补。低于寻常的预存免疫,可能让我们在面对一些常见病毒时也更脆弱一些,不过绝非不可挽回。像最近引起一些学校改变教学计划的甲流,根据欧美2022/23流感季的跟踪,当下流感季的流感疫苗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2]。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之前新冠大流行带来的预存免疫缺失,也可能更好地应对流感病毒的死灰复燃。
再次,那些常见病毒仍然是有着自身的特征,致病性上也会遵循原有规律。甲流、RSV、诺如病毒等作为常见病毒,致病性是比较稳定的,也有对应的高危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婴幼儿与老年人。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此类规律做好相应的防备。例如,医疗系统可以准备好高危人群求医增加的可能性。以及在学校、养老院等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采用额外的防护措施,在寒冷季节适当改善室内通风状况,就会减少一些流感、RSV的威胁。诺如病毒也能通过个人注意手卫生、加强学校餐馆等地的卫生状况等措施来防范。
最后,科学、医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即便各种常见病毒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我们应对它们的办法会越来越多。例如,伴随着依据疫苗抗原结构设计上的突破(相同的技术也用于当今一些高效新冠疫苗中),可能很快就将有两款面向老年人的RSV疫苗面世[13]。过去,这些常见病毒没有阻止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今后,我们应对这些病毒的方法只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变得更优。过去,我们能与这些常见传染病共存,未来,我们很可能会以更小的代价共存。
参考资料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1-16 00:38 , Processed in 0.06910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