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越好肿瘤越多 我们做错了什么?

[复制链接]

6705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578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1 16:3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med.sina.com/health/article_detail_100_2_7093.html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都得到质的提升。然而,肿瘤疾病对人们的侵害也在“与时俱进”。比如我国1950年,肿瘤疾病引起的死亡原因排在11位,而1965年上升到4位,近几年像肝癌、胃癌、肺癌发病率均处于上升趋势。为何生活质量变好,肿瘤疾病也逐渐增多?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冯利教授那里得到了一些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口老龄化、确诊率提高

关于肿瘤越来越多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因素进行探讨,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因素能解释的。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提升,确诊率高误诊率低,是引起肿瘤疾病临床数据上升的原因之一。

首先,人们的健康意识比以往提高很多,尤其重点关注肿瘤疾病的防治、发病。现代人寿命较以往长很多,而肿瘤疾病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从内因来说,人体自身给了肿瘤发育的空间。

其次,由于几十年前医疗水平低,对很多疾病无法确诊,并且没有系统临床管理、统计系统,很多患者在未确诊肿瘤或其他疾病时,已经放弃治疗,甚至死亡,导致肿瘤被变相隐藏,并不能给世人带来警示。

当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医疗科学水平提升,肿瘤确诊率高后,发病率仍然增长了一倍,这就需要从“内外因”着手探究。

肿瘤是内外共同作用的恶果

通常人们关注疾病只看到外因,如传染、吃错东西、环境污染等。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内因也很重要。

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导致各种正常调控机制失调,再加上长期外因的作用。细胞发生一定变化,初期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

通常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出现“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防癌关键:远离辐射、生物性感染等致癌因素

想要远离肿瘤就要做好预防,防癌有四原则:

第一条:远离致癌辐射。致癌因素有许多种,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辐射,会造成癌症高发,很低剂量的辐射也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条:远离日常致癌物。有的人淋巴系统敏感,会因辐射引发淋巴瘤,妇女甲状腺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即便是低剂量的辐射,也容易引起甲状腺癌。食物当中的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和一些化学添加剂是致癌物,抽烟可以致癌,爱吃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肥胖者容易导致癌症,这些都是常识。


第三条:远离或防范致癌疾病。许多生物性感染会间接导致癌症。乙肝、丙肝和戊肝都可以引起癌症。乙肝患者中还有抗原、肝炎还在体内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病人,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否则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许多艾滋病人,最后并不是由于衰竭而死,而是因为死于并发的癌症。除了肝炎感染外,艾滋病病毒也能间接诱导出肿瘤。还有好多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癌症,比如说孙中山是由于爱吃鱼生,被肝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长期慢性炎症,诱发胆管性肝癌。


第四条:远离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导致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促癌物。吸烟和大气污染协同作用,造成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8倍,经常烹调、爱抽烟的人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2倍。“两个附加因素在一起,会互相促进,有协同作用。

而促癌物中,最大的促癌因素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的人群里得癌症比正常人高23倍,过度疲劳和过度精神刺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文字内容由大医课堂原创。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如有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大医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2-29 12:04 , Processed in 0.07511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