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降胆固醇有害,要多吃猪油?自媒体别选择性呈现科研证...

[复制链接]

6694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417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31 08:4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new.qq.com/omn/20200530/20200530A04EH000.html
较真要点:
1、最近,有文章称:上海交大关于胆固醇的最新研究证明了长期以来倡导的“降低胆固醇摄入”是错的,然后给出了用“动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饮食建议。但这个观点是很有问题的。上海交大的研究是有科学价值的。但即使加上其他一些关于胆固醇的“新研究”,也远不能支持“用动物油代替植物油”“多吃椰子油、猪油、黄油等油脂”的观点。
2、营养指南的制定应基于同一领域的所有研究,并根据其实验设计、应用范围和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才能得到“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科学共识”,而任何“最新研究”,除非它的实验严谨、数据可靠,并且能够解释之前数据与结论为什么不合理。否则,它就只是一项“初步研究”,而不能认为就是“正确结论”。在营养学研究中,“最新研究”得不到“更一步研究”的重复与验证,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3、对于胆固醇的问题,美国心脏协会、哈佛大学公卫学院以及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共识依然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导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如果坏胆固醇水平过高,应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甚至药物治疗把它降下来。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血液胆固醇水平影响微小,但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有显著影响。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最近,自媒体上出现了一篇题为《上海交大最新研究:胆固醇低,这些癌症风险翻倍,还在吃降胆固醇的药?》的文章。文章称:上海交大的最新研究,证明了长期以来倡导的“降低胆固醇摄入”是错的,然后给出了用“动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饮食建议。
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饮食指南。难道说“降低胆固醇”真的错了,我们需要“升高胆固醇”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下面分开来说。
一、现有研究无法得出“降低胆固醇摄入是错的,要用动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饮食建议
流传文章中介绍的“低胆固醇不利健康”的研究有两项:一项是复旦大学2018年发表的,显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通常说的‘坏胆固醇’)水平与老年痴呆风险负相关”。
另一项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2020年3月发表在《美国癌症杂志》上的,显示“坏胆固醇水平较低(
这两项都是规范的科学研究,发表在经过同行评议的国际学术期刊上。也就是说,它的数据和结论,在科学上是具有价值的,也拓展了我们对胆固醇的认知。但是,即使加上其他一些关于胆固醇的“新研究”,也还是远不能支持那篇自媒体文章所鼓吹的“用动物油代替植物油”“多吃椰子油、猪油、黄油等油脂”的观点。
这是因为:
首先,“痴呆”与“癌症”只是影响健康的两种指标,人体健康包括各方面的指标。在所提到的两篇论文中,发现“坏胆固醇水平最低的人群”痴呆和癌症的发生率更高。而在此前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坏胆固醇水平高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中风导致的死亡率明显要高。即便不考虑两方面研究的科学证据强度相差巨大,也需要综合考虑坏胆固醇水平对各方面健康指标的影响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其次,从上海交大这篇论文的具体数据来看,高的坏胆固醇水平虽然伴随着低的癌症风险,但在坏胆固醇水平达到100-130 mg / dL 之后,就没有明显影响了。而对于心血管疾病,这个坏胆固醇水平以及更高的水平,则伴随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风险。而通常所说的“高胆固醇”,往往比这要更高。所以,即便是综合考虑,对于通常所说的“三高人群”,降低胆固醇对于总体健康依然是利大于弊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新研究能否颠覆此前结论,还需要更加严谨全面的验证与考量
很多自媒体文章喜欢介绍最新研究,尤其喜欢“挑战/颠覆/改写/推翻”了某条“科学认知”。
读者也经常陷入这样的困惑:同一种食物,去年说它有利健康,今年又说它有健康风险。到底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营养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一方面,一项具体的研究,通常都只是研究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一种食物可能对身体有某方面的好处,同时却又对别的方面有危害,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一方面,营养学研究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实验设计的影响——即便设计和数据都没有问题,一项研究的结果也往往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成立,难以推广到普遍情况。
这就使得营养指南需要对同一领域的所有研究进行梳理,根据其实验设计、应用范围和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才能得到“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科学共识”。
而任何“最新研究”,只是在此前庞大的“所有研究”中增加了一份数据。它能否“挑战/颠覆/改写/推翻”此前的结论,不仅需要它的结论“与此前不同”,还需要它的实验严谨、数据可靠,并且能够解释之前数据与结论为什么不合理。否则,它就只是一项“初步研究”,可以引导科学家们去“进一步研究验证”,而不能认为就是“正确结论”。其实,在营养学研究中,“最新研究”得不到“更一步研究”的重复与验证,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警惕“选择性呈现科研证据”的陷阱,面对 “小众观点”,还是相信科学共识更明智
营养学的研究很难有“完全一致”结论。所谓“科学共识”,基本上是指支持这个“共识”的科学证据更加充分、更加完备。但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可能存在着支持“相反结论”的研究。如果专门去挑选这样的研究来呈现,也就能够“挑战”“颠覆”科学的共识。
在逻辑上,确实存在着“小众观点”积累了足够充分的证据,最后“推翻”之前“科学共识”的例子。但是,更多的例子,还是“小众观点”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所否定,越来越“小众”而湮没在文献烟海中。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面对这种“小众观点”跟“科学共识”不一致的情况,还是相信科学共识更为明智。科学共识从来不是顽固不化,只要积累了充分可靠的科学证据,它就会改变。所以,等待“科学共识”完成自我升级修正,之后才去接受和采纳,比起相信那些“选择性呈现科研证据”进行的“挑战”,犯错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对于胆固醇的问题,美国心脏协会、哈佛大学公卫学院以及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共识依然是:
1、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导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2、如果坏胆固醇水平过高,应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甚至药物治疗把它降下来。
3、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血液胆固醇水平影响微小,但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有显著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1-16 22:40 , Processed in 0.04648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