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心海外免税“黑店” !华人合资开店专宰中国游客

[复制链接]

6705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571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5 15: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205/n436969754.shtml
原标题: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
  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一——“黑店”缘何存在
  时隔1个多月,陈然(化名)一直不敢告诉花甲之年的母亲,她新年期间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回来的保健品和奶粉可能都被坑了。那是母亲第一次跟团出国玩,一回来就拿出蜂胶、葡萄籽、牛初乳等瓶瓶罐罐的保健品,还有面霜和奶粉,兴奋地分给亲朋好友。
  可是陈然一看到消费小票就觉得有问题。光是9瓶保健品和4瓶面霜就花了1173澳元(约合843.6美元),按当时汇率约6120元人民币。果然,经过在悉尼留学的朋友证实,母亲带回的品牌在当地没见过,而且比当地人熟知的同类商品价格高出好几倍。
  陈然告诉记者,母亲所在旅行团大部分团友和她同龄,大多比她出手还阔绰。她们在悉尼和墨尔本都被导游带去指定免税店消费,除了保健品和奶粉,还有澳毛被和羊绒制品专卖店。售货员全是华人面孔,说普通话,很热情,只是商品说明和小票全是英文,他们看不懂。
  陈然母亲的经历并非孤立事件。
  近些年,国外出现一些开在旅游区主营当地特产的店铺,产品都写着本地制造,名为免税店,商品标价却比市面常见的同类产品高出很多,很多品牌当地人闻所未闻。这些店铺主要或专门接待中国游客,售货员大部分甚至全部会讲中文,接待游客训练有素。
  在微博、微信、论坛和媒体报道中,有很多对这些免税店的抱怨和投诉,不少消费者直指它们为“黑店”。从以往报道来看,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亚太国家是这类“黑店”的重灾区。
  新华社记者特别关注了一些涉案商店,走访业内人士和受害者,发现这些“黑店”有生存的“沃土”。
  首先,境外消费市场大,“黑店”有利可图。远游归家给亲朋好友带礼物,是中国人一大习俗,如今腰包鼓了,走得远了,异国他乡的特产当然是送礼佳品。
  记者发现,在越南,从北部下龙湾、中部岘港和芽庄,再到南部胡志明市,一些所谓免税乳胶寝具店成为中国旅游团必到之地,店内枕头、床垫等经常被中国游客一扫而空,甚至有的店还出现过断货。
  乳胶寝具受青睐不奇怪,但当地乳胶寝具什么价位,产品质量有何差异,游客其实并不了解。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中国游客下手。
  其次,导游成导购,服务一条龙。很多中招的中国游客都有共同特点: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一句外语都不会;报廉价团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经验;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凭导游安排;愿意花钱,出手大方;听到中文就激动,见到同胞就觉亲切。所以,当他们在陌生国度游历几天后,被导游带入一个物品丰富、中文销售热情接待的店铺里,很容易动心,更何况很多还是中老年游客,一旦导购扯上儿孙福祉,他们几乎抵抗力尽失。
  第三,特色产品免税店推介当地资源,易获所在国政府支持。无论是日本的酵素、药妆,澳大利亚的蜂胶、绵羊油和奶粉,还是越南的乳胶枕头和新加坡的电子产品,不仅是商品,也是当地文化符号。这些商品销路好,既能带来税收,又能推广本国文化,当地政府没有理由不支持。
  另外,当地旅游行业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国人“走出去”规模扩大,给海外旅游业带去强劲推动力,很多小型、不正规的旅行社和商家也见缝插针生长起来。其中不少华人导游没有底薪或底薪很低,收入全靠游客购物提成。在日本一家大型旅行社工作多年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知道有的不正规旅行社与所谓的免税店和高档餐厅勾结,对导游进行培训,时时对游客“洗脑”,令游客对其产生信任,后面不管是购物还是住店和用餐,就都任由摆布了。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短短1年半时间里,日本免税店从400家扩展至3万多家,而且免税商品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在这一高速扩张背景下,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特别在东京、大阪等中国游客过度集中的大中城市,新生了部分由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大陆以及在日华侨华人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开设的免税店,专门针对中国游客采取不正当营销和推销方法,中国游客因此购买货价不符等“黑心”免税商品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正是张西龙提到的某些带有华人色彩的免税店,成为让中国游客海外游最受伤的坑,需要特别提高警惕。
  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二——“黑店”如何行骗
  2015年10月,上海游客姚女士在日本一家JTC免税店买到一款高价酵素营养品,事后发现这款产品在当地百姓爱光顾的普通药妆店不见踪影,在知名网店和该品牌对应的医学研究所官方网站上都查不到信息,而价格却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40倍。当记者想进入这家免税店一探究竟时,竟被告知进店必须提前预约,并携带短期旅游护照。
  无独有偶,同年,越南媒体《劳动报》记者对与中国接壤的广宁省下龙市一家乳胶寝具店进行暗访时发现,这家店只接待中国旅游团中佩戴店家认可标志的游客,不接待本地人,里面一个枕头报价250万越南盾(约合112.5美元或750元人民币),“买一赠一”。而实际上,河内普通专卖店里的乳胶枕头按尺寸大小,价格在30多万越南盾到60多万越南盾之间,店里促销活动还能打八五折。
  值得注意的是,姚女士买的产品在日本不少面向游客的免税店销售火爆,而越南乳胶品专卖店被中国旅行团光顾后,必能大赚一笔。有多少人受骗,难以统计,但店家如何得手,倒是有迹可循。
  一是导购欺骗游客,以次充好。在日本旅行社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王女士告诉记者,一些非正规的地陪导游会和免税店、餐厅、旅店勾结,从一开始就对游客“洗脑”,怎么跟游客对话都经过专门培训。例如让导游谎报年龄,扮演保养品的受益人,赢得信任;用普通牛肉冒充神户牛肉,以普通螃蟹冒充帝王蟹等。
  澳大利亚免税店员工向记者爆料,他们经常忙于换标签,把中国生产的商品商标换成澳大利亚的,或把不知名商品换成所谓名牌。其中利润最大的就是化妆品和保健品。
  二是扯官方大旗,行坑人勾当。据澳大利亚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导游宣称,澳大利亚是全世界唯一把保健品当药品来严格管理的国家,有严格的GMP认证,而在免税店购物按当地法律需要出关提货,给游客造成产品非常正规的印象。其实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质生产)的缩写,是国际公认的对药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规范,中国也有类似认证,并非澳大利亚独有。
  据越南《劳动报》报道,涉事免税店的中国女店员声称越南政府专门向中国游客推出“买一赠一”优惠,而且仅限当天。后来广宁省工贸局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越南政府根本没有用“买一赠一”活动吸引游客。
  三是让游客行程忙碌,无暇了解和比较当地商品,掉入高价陷阱。中国游客看中的很多商品都是当地特产,理应价廉物美,但被店家偷梁换柱后,商品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例如在澳大利亚,有的保健品进价不到20澳元(约合14美元),却能卖到上百甚至几百澳元。很多游客往往被宰了也毫不知情。
  四是网络营销打造假名牌,以假乱真、难以识别。记者发现,近几年,在日本的部分不法商家与网购商贩开始利用网络广告、微信公共号、微博等平台大肆宣传特定商品的价值与特征,利用网络炒作提高知名度,其实所谓的畅销商品——多为保健品与护肤品——并非本国热销品,甚至是日本人基本不消费的商品,谈何名牌?
  五是封闭购物环境,让游客无从比较,让知情人难以揭穿。被曝光的一些免税店采取专对中国旅行团开放的策略,甚至连散客都不接待,而且拒绝拍照,他们就是看准了团体游客在信息掌握和行动自由上的短板,联合导游蒙骗游客。而当地人或做过功课的自由行散客,一旦进店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所以被店家直接拒绝。
  六是让顾客签名,把服务单据变合同,难以追责。2014年11月,新加坡森林大厦一家手机店老板周邱仑诱骗顾客购买手机,随后强迫顾客支付额外款项,并签下协议,让顾客得知上当后也无法索赔,急得给前者下跪。商城里另一家手机店的马来西亚籍销售员也被曝光曾诱骗顾客在“服务合约”上签字,骗取额外保修费用。新加坡以法治闻名,但并不管制价格,签字就意味着消费者同意合同中的条款。上面的“森林黑店”事件中,面对消费者已签字确认的条款,即使警方到场也没有太多办法。
  特别要提醒的是,在海外购物旅游一定要慎重签名。湖北女孩陈然(化名)的母亲在花甲之年首次参团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回高价保健品的英文购物小票末尾竟然还有母亲的中文签名。按照常理,出国购物,只有退税单或信用卡消费单上需要签名,购物小票上的签名显得很奇怪。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了商家行骗的手段,在遇到类似伎俩就要有所警觉。多问、多看、多听,不要贪图便宜,提前做好功课,把这些上当之后的教训作为付款之前的提醒,理性消费。
  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三——“黑店”能否防治
  澳大利亚海外免税店存在骗局几年前就已见诸报端,被媒体曝光后情况有所收敛,但仍不时发生。而今,日本、越南和新加坡都有类似案例见报。难道坑骗中国游客的免税“黑店”就无法防治了?
  从涉案各方来看,寄希望于店家良心发现,让利于游客是不可能的,不过,从中国游客提升经验、积极维权,以及当地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督力度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对中国游客来说,首先需要了解不良商家和黑心导游勾结行骗的一些手段,防患于未然。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和旅游局联合发布给消费者的建议值得借鉴。虽然新加坡“森林黑店”案例涉及的是电子产品,但消费建议中有很多可用到购买其他商品的实践中。
  建议提醒消费者购物时注意查询价格、货比三家,提前了解产品型号与功能特性、零配件及产品保修条款(包括地域覆盖范围)等事项。在付款前就要问清商品退换政策。购物时还要注意索要并检查收据或购买凭证,并确保所注明的商品描述以及价格准确无误,以防需要退换商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对购买商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达到应有性能。
  其次,发现中招后,当事人要敢于并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按照案件归属地原则,要在购物当地进行索赔,所以购物后需及时求证,发现问题要当即提出。
  据了解,在新加坡有消费者协会接受举报,并负责调解纠纷。在澳大利亚,负责接受消费者举报并做出处理的是公平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该委员会能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在全澳主要城市都设有办事处,并有举报电话。委员会设立投诉专员或独立解决纠纷服务处,提供免费投诉处理服务。
  如果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澳大利亚各州还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可供消费者起诉商家,案件审理比较迅速。
  在实际操作中,鉴于游客一般是短期出游,动用当地资源的时间和能力都有限,相比之下,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查处其实对于无良商家更有威慑力。
  越南媒体曝光专门接待中国游客的高价乳胶寝具店后,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越南广宁省下龙市工贸局市场管理司负责人高春律。他说,管理司对涉事店铺进行了检查,发现店里寝具都是进口产品,但没有按照当地规定贴上越南语标签,可能渠道不正规,因此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该店因此被罚600万越南盾(约合269美元或1800元人民币)。另外据报道,在越南岘港被曝光的一家类似店铺,被罚款1500万越南盾,并开始向越南游客开放。
  岘港工贸局局长潘文柯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鼓励所有店铺开门迎接所有顾客。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要求这些店家签署承诺,保证不会再犯。”春节期间,当局会排出更多小分队来监管市场,防止欺诈外国游客的现象出现。
  对于加强当地监管,舆论监督和法律完善齐头并进,挤压“黑店”生存空间是长远之道。
  在新加坡森林大厦手机店主欺诈越南和中国游客的事件中,警方和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曾到事发现场协助解决,但越南游客只取回不到一半款项,中国游客1人认栽,1人拿回大部分付款。因为新加坡不干涉商家自主定价,一旦顾客在类似消费协议的文件上签字,警察就难以保护。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据悉,上述案件的涉事店主在2015年11月被判33个月监禁并罚款2000新元(约合1429美元),另一售货员也因欺诈消费者的指控被判28周监禁。
  2015年7月,新加坡贸工部开始为修订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案征集意见,争取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惩戒不法商家。新加坡贸工部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这一工作还在进行中,欢迎商家及消费者对完善保护消费者体系的建议,随后将公布更多细节。
  中国驻外相关机构为国人利益发声,更是指向海外免税“黑”店的一把利剑。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代表张西龙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得知一些免税店发生蒙骗中国游客的情况后,旅游局向日方主管旅游的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加紧整顿这种不健康、不正当现象的要求,并提出公布部分严重案例等措施。他说,日本官方也在积极进行证据收集和调查监管。中日双方旅游部门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正积极进行旅游事务磋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力图逐步解决。
  和新加坡一样,日本出台法规的时间较漫长,目前中国官方已开始加强有关舆论监督和公共媒体宣传。中国驻日大使馆已在官方网站和华文媒体上对中国游客发布信息,善意劝告游客避免高峰期赴日旅游,提醒不要盲目冲动购物,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搜寻保存相关证据,向国内监管机构及日方接待部门和旅游部门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05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571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5:01:40 | 只看该作者
学好英语还是很有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2-25 01:55 , Processed in 0.06775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