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较真丨广州有人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被针扎了真的会得...

[复制链接]

6705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571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20 11: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new.qq.com/omn/20211019/20211019A031XL00.html
较真要点:
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一例艾滋病病人恶意报复针扎他人导致感染的传言被证实。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普通的大头针、缝衣针,也不会导致病毒传播,不需要服用艾滋病阻断药。
查证者:林逸骁 | 艾滋病专科医生 医学博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有两名广州网友先后在网上发文称自己在天河某商场被人用针头扎伤,担心感染艾滋病,都去医院检查并服用了艾滋病阻断药。此事引起广泛关注,警方很快介入。据警方通报,经调查发现当事人刘某(女)并没有发生针刺伤,和她擦肩而过的周某既没有携带针具也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存在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另一位网友庄某则是完全为博眼球而编造谎言,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类似的“艾滋针”事件时有报道,那么被人用针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多大?被针扎后怎么处理最合适?
一、被针扎真的会感染艾滋病吗?
“艾滋针”是由来已久的都市传说,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艾滋病暴发以来,各个国家地区都有类似的报道。我国早在20年前就有类似“艾滋针”事件的报道,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例艾滋病病人恶意报复针扎他人导致感染的传言被证实。
针刺伤确实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但这仅存在于医疗环境或者缉毒等特殊情形下,因为只有这些场景下的针具,可能接触有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被针刺伤,是没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的。原因如下:
第一,日常生活接触所发生的针刺伤绝大多数实际暴露情况不明。很多人都说自己被针扎了,但是连有没有针,什么样的针都说不清楚,甚至完全可能就是个竹刺扎伤。但你会因为吃饭被竹筷毛刺扎伤去担心有艾滋病么?
比如这次的广州艾滋针事件,当事人刘某说自己在商场被别人用针头扎伤,当下只觉得痛一下,到晚上才发现有针眼,随之报警。但她提供的照片其实很难看到所谓的针眼。而且到底是什么样的针刺伤可以就痛一下却没有明显出血的,还是发生在右手背,一点血痂都看不到?临床上,这可能是一种典型的疑病焦虑。
第二,日常生活的的针刺伤,无法构成传播艾滋的必要条件。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普通的大头针、缝衣针等,都是实心针,上面就算残留有血液,量也非常非常少,而且很快会干涸,那一点残留血渍是几乎不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的。HIV非常脆弱,干燥环境下,包膜裂解,病毒完整性破坏,很难保持活性。医疗背景下职业暴露所说的针刺伤,指的是空心的注射针头,里头是有残留一定量的患者血液的(至少也是几微升),发生职业暴露时血液多半也是新鲜的状态,所以才会对医务人员产生威胁。而且即使是明确的职业暴露——也就是确实被一个带有艾滋病人血液的注射针头扎伤的情况,其传播风险也只有0.3%,而黏膜暴露的感染风险仅为0.09%,这都属于小概率事件,但确实属于有实质风险的情况,需要干预。而日常生活发生所谓的针刺伤,暴露源以及暴露不明的情况,属于无风险事件。与其没来由的担心艾滋病,不如担心伤口细菌感染还更有道理一些。反过来说,如果艾滋病需要被担心,那么所有能经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比如乙肝、丙肝、梅毒、出血热、登革热这些,都需要担心,都需要被干预了。
第三,普通人群日常生活接触不需要担心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实质风险的暴露源!
未治疗的HIV感染者的 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直肠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见被 液污染的体液才会带有艾滋病病毒,才有传染性。2020年中国预估存活HIV感染者在136万(117万-155万),其中78.7%是已经被发现的,而其中92.9%以上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治疗的人群中96.1%都能保证病毒被完全控制。也就是说,真正的散布在社会上的未治疗HIV感染者不会超过40万人。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个HIV感染者的实际传染性和他的疾病状态有很大关系,急性期和晚期的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处于无症状期的感染者,体内病毒水平不高,传染性也就不强。大部分的未治疗HIV感染者都处于疾病的无症状期阶段,此时他们的血液病毒载量也不会很高,所以要达到一滴血就让他人感染的地步是十分困难的。
人们担心艾滋针,说到底还是担心艾滋病人报复社会的问题。艾滋病人报复社会的情况也许真实存在,但迄今为止所有“艾滋针”传言都没有真的发现艾滋病人拿带血针筒报复社会的情况。而且,单纯从科学上来说,艾滋病人要去利用自身疾病状态去威胁别人也是很困难的。如上文所说,只有急性期或者艾滋病晚期状态的感染者传染性强,血液、精液等体液具有比较大的威胁,但绝大部分的晚期患者都消耗得路都走不动,也没几个有力气去报复社会。而急性期感染者多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所以一个HIV感染者要报复社会,只有频繁的、多次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接触或者给他人注射一定量的血液才有可能。这些条件都是偶尔一次针刺伤无法做到的。也就是心理上恐吓一下他人罢了。
此次事件中的当事人刘某,因为担心艾滋病感染风险,在没有明确自己到底有没有针扎的情况就去医院开具了阻断药,这是非常没有必要且不理智的行为。
二、被针扎后有必要服用艾滋病阻断药吗?真的能有效预防吗?
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发生了针刺伤,不明确暴露源的情况,是没有艾滋病感染风险的,不需要服用艾滋病阻断药。
所谓艾滋病阻断,正确的称呼叫做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是一种用于有实质艾滋病暴露风险行为后,在72小时内,通过服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治疗手段。
使用PEP的前提,是有实质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且在72小时内。所谓有实质感染险的情况为:暴露物为“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直肠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见被血液污染的体液”,暴露部位为“阴道、直肠、眼睛、口腔或其他黏膜、不完整皮肤或针刺伤等”,暴露源确定为未治疗的HIV感染者。
相应地,如果暴露物为“尿液、鼻涕、唾液、汗液以及眼泪”,或者暴露部位为完整的皮肤,暴露源无论有无HIV感染都属于没有风险的情况。
对于暴露物为“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直肠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见被血液污染的体液”,暴露部位为“阴道、直肠、眼睛、口腔或其他黏膜、不完整皮肤或针刺伤等”,但暴露源不确定的时候,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确实有感染HIV风险,但行为发生已经超过72小时,也不建议使用PEP,因为提供不了更多帮助。
如果及时正确的使用,PEP可以降低80%以上的HIV感染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PEP所用的药物是处方药物,患者不能自行购买服用。虽然当前用于PEP的药物已经十分安全,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没有必要服用的情况,不建议为了求心安而服药。
正因为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PEP前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以及随访,以尽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方案或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中断预防用药。总而言之,不建议随意服用HIV的暴露后预防药物。
三、有没有感染艾滋病多久能查出来?
对于没有实质HIV感染风险的人群,不建议频繁进行HIV检测。如果经过医生判断确实有HIV感染风险,但时间超过了PEP服药限制,可在当下进行相应检测以留下证据,明确目前没有感染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然后4-6周后再次进行检测,以明确此次暴露是否造成了感染。如果还在72小时的时间窗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根据国家疾控2020年10月发布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应该在服药2周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并在暴露后4周和3个月对服药者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以明确有无感染。
本文编辑:ryan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2-24 21:27 , Processed in 0.07360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