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家园 - 海淘GNC/高血压/糖尿病/减肥等保健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来的,吃多了会得病?看谣言...

[复制链接]

6705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1570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3 09: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花1分钟注册,更多海淘保健品信息等着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new.qq.com/omn/20220112/20220112A06FBH00.html
较真要点:
“浸出油”是制作食用油的工艺之一,对它安全性的指控主要是“溶剂残留”。浸出所用的溶剂是“6号轻汽油”,有些人容易把它跟加油站的汽油混为一谈。其实,用于浸取油脂的6号轻汽油是以正己烷为主的“食品级”有机溶剂,沸点在70℃左右,提取油之后通过加热很容易去除,远不足以危害健康。
查证者:云无心丨食品工程博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一篇文章,说很多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来的,吃多了会得病。文中又从各个角度论证“浸出油会危害健康,而压榨油才健康又安全”。这篇文章用了大量专业名词与科学术语,也引用了许多专业内容,让人“不明觉厉”。然而,整个文章其实是有选择性地呈现事实并且扭曲解读,从而打造了一篇误导公众的“谣言文章”。下面我将一一解析。
一、为什么制作食用油的方法用“浸出法”代替了“压榨法”?
“压榨”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油的传统工艺,它是通过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而“浸出法”则是用有机溶剂去浸泡油料作物,把油提取到溶剂中,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食用油。
压榨法的设备和工艺都较为简单,农村小作坊就可以完成,而浸出法则需要现代化的生产线,工艺也较为复杂。而在提取油的效率方面,“浸出法”的提取效率比“压榨法”高。
这种显著的生产效率差异,使得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大豆油都采用浸出工艺,而花生和菜籽等含油量高的油料则先压榨再浸取,只有橄榄油等追求特殊风味的才采取完全压榨的工艺。
二、压榨油“安全卫生”而浸出油“有毒有害”?这是歪曲事实
谣言文章宣称压榨油“全过程无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而浸出油“是低营养、有毒、对消费者健康无益有害劣质油,不能做人类‘食用油’,只能做生物燃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注:网传文章截图
首先,“无化学添加”跟“安全、卫生、无污染”是两码事。压榨油需要加热到较高温度,在压榨时温度还会进一步升高,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为了提高出油率,很多榨油厂会对油料作物进行反复烘炒,形成的苯并芘就更多。而浸出工艺中,提取油时的温度很低,基本上不形成苯并芘,不过在精炼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也就是说,不管是压榨还是浸出,都可能产生苯并芘,产生的量跟具体的工艺条件密切相关。浸出油必然经过精炼,苯并芘的含量能够降低到限量标准之内;压榨油如果经过精炼,也可以降下来,不过压榨油可以不精练而直接食用(即“土榨油”“自榨油”),苯并芘含量就可能高到大大超过国家标准。
至于“浸出油还残留黄曲霉毒素B1”,则完全是谣言。不管是压榨还是浸取,加工过程中都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油中的黄曲霉毒素都是来自于榨油原料本身。不管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在精炼的时候黄曲霉毒素都会被高效地除去,而那些没有经过精炼的压榨油(即“土榨油”“自榨油”),黄曲霉毒素就会被保留到油中。实际上,新闻中有过大量“自榨油”“土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基本上没有见到过浸出油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
谣言文章还宣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注:网传文章截图
对浸出油安全性的指控主要是“溶剂残留”。浸出所用的溶剂是“6号轻汽油”, 有些人容易把它跟加油站的汽油混为一谈。其实,用于浸取油脂的6号轻汽油是以正己烷为主的“食品级”有机溶剂,沸点在70℃左右,提取油之后通过加热很容易去除。所谓“食品级”,是指经过去除重金属的处理,将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控制在低于亿分之一的范围内,远不足以危害健康。
经过加热去除溶剂的“毛油”中,正己烷的含量不超过100 ppm(ppm是百万分之一)。这个毛油还要经过进一步精炼,在最后得到的食用油中,溶剂的残留量要求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大豆油国家标准GB/T 1535-2017
也就是说,一级大豆油中已经检测不到溶剂残留,而二级和三级的大豆油,溶剂残留(即GB2716的规定)是不超过20 ppm。这个标准,完全不会危害健康。
在谣言文章中还有一个说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注:网传文章截图
前面说的是“食用油”的溶剂残留标准,其实跟中国的“一级大豆油”标准是一样的。而后面说的“令人恐惧的500 mg/kg”是指豆粕,而不是食用油。“食用豆粕”是指用于进一步加工成其他食品原料(比如大豆蛋白或者大豆纤维)的豆粕,并不是直接食用的。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溶剂会被进一步去除。而作为动物饲料,大多数的限量标准都不如食物的高。所谓“所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纯属没有根据的臆想。
三、浸出油确实去除了更多“微量营养成分”,但它们不影响健康
对于浸出油和压榨油的营养,谣言文章做了如下的总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注:网传文章截图
首先,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主要就是“各种脂肪酸”,前面说压榨油的时候把“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优点,后面说浸出油的时候却又说“各种脂肪酸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基本上无营养可言”,典型的“双重标准”。
其次,食用油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矿物质,不管是“保留”还是“破坏”都无关紧要。“微量营养成分”中只有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值得关注。浸出油在精炼时,确实去除了相当一部分的维生素E和甾醇,而压榨油一般会保留得多一些。不过,食用油的合理消费量也就是每天30克左右,从其中获得维生素E和甾醇总量也有限——更多的来源,还是食材本身。
换句话说,“压榨油”的营养优势,是被过于夸大了。
关于浸出油对健康的影响还经常提到反式脂肪。在精炼过程中,确实可能形成少量的反式脂肪,一般在1%到3%的范围。按照世卫组织的指南,对反式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到每天不超过2.2克,对健康就没有明显影响。按照每天30克左右的食用量摄入量,其中的反式脂肪达不到1克。谣言文章说这是“中国人反式脂肪酸摄入的主要来源”,本意是想吓唬大家,其实反倒说明:中国人的饮食中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反式脂肪来源了,食用油中的这一点明显低于“推荐控制量”,所以不足为虑。
四、大豆产品中残留的“草甘膦” 不会达到危害健康的量
谣言文章中还引用了多年以前的某档电视节目的内容来渲染浸出油的危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注:网传文章配图
其中说到的“有毒的东西”是指草甘膦。
谣言文章说,国家标准中没有对大豆或大豆油允许的草甘膦“最高残留限量”作出规定,就意味着草甘膦残留量均应当为“无”。此外,还说食品添加剂清单中不包括草甘膦,所以大豆油中如果监测出草甘膦,就应该视为“非法有毒添加剂”,涉嫌“犯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是对国家标准完全错误的理解。
首先,在国际食品法典(CODEX)中,大豆的草甘膦使用限量为20 ppm,而现实中的含量要远远低于这个标准。
其次,大豆食品中的草甘膦是“农药残留”,不是“食品添加剂”,自然不会在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电视节目的编导与主持人既非专业人士,也没有去认真了解科学事实,就认为“有毒的东西放到这个油里头”,这是仅仅凭着“一脸正气”就去扭曲事实,挑动观众情绪。
对于这篇谣言文章来说,扯草甘膦的问题其实是逻辑混乱。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并不是只在转基因大豆中使用,而是在各种农作物中都可能使用。
本文编辑:fycf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Michaelr的海淘家园   

GMT+8, 2024-12-24 07:15 , Processed in 0.08517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Web Analytics